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,临床表现为尿频、尿急、尿痛,甚至血尿、腰痛等症状。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治疗,但部分患者因反复发作或耐药性导致疗效不佳。中医认为,尿路感染多因湿热下注膀胱所致,治疗上以“清热利湿”为核心,结合辨证施治,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。

尿路感染

(图源网络,侵删)

中医对尿路感染的辨证分型

中医将尿路感染归为“淋证”范畴,主要分为湿热下注型、脾肾两虚型和肝郁气滞型。其中,湿热下注型最为常见,表现为小便灼热、色黄、舌红苔黄腻,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,常用方剂如八正散(车前子、瞿麦、滑石、栀子等)或导赤散(生地、木通、竹叶、甘草)。若伴有血尿,可加白茅根、小蓟凉血止血;若反复发作,则需兼顾健脾补肾,如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。

清热利湿法的临床应用

中医治疗尿路感染不仅依赖内服中药,还可结合针灸、拔罐、食疗等外治法。例如,针刺三阴交、膀胱俞、中极等穴位可促进排尿、缓解疼痛;拔罐作用于腰骶部,有助于祛除下焦湿热。此外,日常饮食宜清淡,可适量饮用玉米须茶、冬瓜汤等利湿之品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湿热。

典型案例分析

案例1:某女性患者,35岁,尿频尿痛反复发作半年,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。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,予八正散加减(加黄柏、蒲公英),7剂后症状明显缓解,后续以健脾化湿巩固,随访半年未复发。

案例2:老年男性,前列腺增生合并尿路感染,小便涩痛伴乏力。辨证属脾肾两虚兼湿热,予萆薢分清饮合补中益气汤加减,配合艾灸关元穴,两周后症状改善。

中医清热利湿法治疗尿路感染,不仅针对症状,更注重调整体质,减少复发。对于抗生素耐药或慢性反复感染的患者,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建议及时就医,结合中西医优势进行综合调理。